欢迎访问廉政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张家港市检察院构建监督模型剑指以虚假诉讼逃避执行行为

发布时间:2024-12-20    来源: 江苏检察网    作者:佚名

  

  借款人借钱不还,王女士申请强制执行后,借款人的房子被拍卖了200余万元,可明明出借了100余万元的王女士为何最终只执行到10余万元?经江苏省张家港市检察院依法监督,一场以虚假诉讼参与执行分配的“闹剧”水落石出。

  “在办理个案的基础上,我院构建了虚假诉讼参与分配逃避执行大数据监督模型,并依托该模型移送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线索3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4件,剔除虚假债权300余万元。”张家港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近日谈及上述案件时介绍说。

  执行分配阶段冒出“新债权人”

  2022年10月的一天,张家港市的王女士向该市检察院申请监督,怀疑执行分配过程存在虚假诉讼,并提供了相关线索。

  该线索显示,2019年,赵力曾以名下房产为抵押向孙明借款。由于赵力未归还借款,孙明便将赵力诉至法院。2021年1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约定赵力归还孙明借款本金及利息共52万元。由于赵力未履行还款义务,孙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年8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孙明撤回了执行申请。

  2022年,因赵力并未实际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孙明便向法院申请在本息合计60万元的范围内,对抵押房产拍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另有多名债权人申请参与了本次分配。最终,房产被拍卖了200余万元,除银行外,孙明优先受偿了60万元,王女士、李华等7人只能共同分配剩余的59万余元。“赵力向我借了100多万元,他房子被拍卖了200多万元,可我只执行到了10多万元,这里面肯定有猫腻!”王女士义愤填膺。

  受理该案后,张家港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通过调查核实查明,早在2021年8月,赵力就通过其丈母娘陈某的账户向孙明归还了38万元,转账备注为“赵力还款”。2022年8月,孙明获得60万元执行款后,随即将其中38万元转入了陈某的账户。孙明对此狡辩称,那38万元是“还款保证金”,并非赵力的还款。

  “孙明已经收到了赵力归还的38万元,却仍以全部款项未偿还为由主张优先受偿,且实际分得60万元执行款,存在帮助赵力逃避执行的嫌疑。”承办检察官认为。

  多名造假者受到严惩

  除孙明外,检察机关还查明,参与执行款分配的李华,实际上是赵力的亲戚,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2020年12月4日,李华曾向朋友借款50万元,并将该50万元转至婆婆陈某的账户中。后来,陈某在10天内累计转款49万余元至李华的账户内,李华用这些钱还了朋友。当赵力名下房产被法院拍卖时,为了逃避执行,他便与李华串通,利用上述转账流水,虚构了他向李华借款50万元、款项指定汇入陈某账户、到期后未偿还的事实。

  2022年5月26日,李华以该虚构事实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纠纷诉讼,并与被告赵力在诉讼中达成调解协议。后赵力未履行协议内容,李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参与到对拍卖房款的分配中,最终分得5万余元。

  基于以上调查情况,张家港市检察院于2022年11月2日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认为李华与赵力民间借贷纠纷案系虚假诉讼,应予纠正,并就孙明申请实现抵押权以及李华申请参与分配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023年7月,法院经过再审撤销了李华与赵力签订的民事调解书,驳回了李华的诉讼请求,重新分配了执行款项,挽回了合法债权人的损失。

  与此同时,张家港市检察院还向公安机关移送了李华、赵力、孙明涉嫌犯罪的线索。

  建立模型深化类案监督

  “被执行人房产被拍卖后出现多起诉讼案件、当事人集中快速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之间无对抗……”办结上述案件后,张家港市检察院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从个案办理中提炼出类案监督关键词及规则,于2023年11月建立了参与分配虚假诉讼逃避执行监督模型。今年8月3日,该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线。

  该模型结合网络司法拍卖中有可供执行的不动产中的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数据,以民事裁判文书中民间借贷、劳动争议案件为重点,将司法拍卖数据与民事裁判文书、执行文书的相关数据进行碰撞,并设置诉讼时间晚于拍卖执行时间、诉辩无争议、快速审结、直接参与分配等检索规则,发掘和推送被执行人与他人串通提起虚假诉讼的线索。

  “模型建立以后,我们还和法院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数据壁垒,以跨部门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打击和惩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张家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清泉表示。

  (文中案涉人员均为化名)


原文链接:https://www.jsjc.gov.cn/yaowen/202412/t20241218_168417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制网 lzfz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