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潮州等地干部到梅州调研“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 交流拓思路 互鉴促提升
发布时间:2024-12-11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我们将把这次调研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契机,把好的做法带回去,认真抓好梅州经验的学习转化。利用年底这段时间,在充分复盘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抓重点、抓关键,以更大力度、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近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会前,15个调研组分赴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以及惠州、江门、肇庆3个地市开展交叉调研。来自东莞、潮州等地的党员干部走进梅州,全方位、近距离了解蕉岭、兴宁、平远、梅县4个县(市、区)“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以点带面检验梅州城乡融合发展成果。
“经济发展势态好,城乡建设亮点多,改革开放成效实,全民参与合力强。”目睹梅州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改革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调研组也提出更高要求:狠抓畅通内外经济循环,狠抓项目建设,狠抓金融支持保障,持续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结出丰硕成果。
兴产业 县镇村齐抓“打粮食”项目
立冬已过,天气微凉,位于平远县广东盈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经过调胶、上胶、配料、压合等工序,一张张覆铜板从生产线下来。
“企业上半年产值为5.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0%。目前经营状况较平稳,前期市场开拓也取得预期效果,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扩大,今年总产值冲刺13亿元。”广东盈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平表示,二期项目3条生产线已顺利投产,第4条生产线正在安装,预计今年底全面投产运行。
作为此次调研组行程上唯一上榜的工业企业,广东盈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为何备受瞩目?
广东盈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600万张高性能覆铜板建设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公司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企业生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于近日获评广东省“绿色工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快速响应、靠前服务、全程跟进,盈华项目一期实现一年内投产,不仅创造了“平远速度”,也是梅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抓项目、强产业、优环境的生动缩影。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梅州出台产业发展“一县一策”工作方案,支持每个县(市、区)培育壮大1—2个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更高起点上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今年1月至9月,梅州全市GDP比增3.4%,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底可实现百亿元以下县全面清零,强产业、促发展成效显著。
坚持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的生动实践还在梅州持续进行。在蕉岭县长潭镇米香中心(白马学苑),调研组考察并听取蕉岭县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长潭镇宣传、统战委员蔡凤秀介绍,白马学苑是集住宿、餐饮、娱乐、研学、购物于一体的田园民宿,也是集客家非遗、客家米香型白酒文化以及山歌为一体的研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蕉岭长寿文化的重要平台。
“立足绿美生态、农业资源等自然禀赋,又依托厚重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抢抓政策机遇打造‘歌酒田园’,谋划得当,系统性强。”“农村闲置空间利用得很充分,生态化改造后激活农文旅融合新动能。”参观米香中心后,来自东莞、潮州的干部不约而同点赞蕉岭。
作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近年来,蕉岭县立足“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歌好酒长寿乡”资源禀赋,以白马学苑农文旅示范点为突破口,探索社会资本通过区域整体开发、全产业链开发等模式投资农文旅项目,构建集珞珈樱花园、米酒产业、长潭山歌三大元素于一体的“歌酒田园”,建设“百千万工程”石窟河农文旅融合发展先导区,打响“世界寿乡·慢享时光”品牌。今年前三季度,蕉岭县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47%、67%,创三年来新高,形成“年年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农文旅融合发展效应。
扩增量、挖潜量、提质量,梅州交上一份有亮点、有成效的特色产业发展答卷。接下来,梅州将继续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努力建设产业兴、群众富、生态美、治理强的现代化县镇村,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重民生 “百千万工程”成果惠及百姓
一幢幢住宅楼外墙脚手架已经拆除,室内精装和室外园林、机电工程、市政管道正加快实施中,市政道路已完成主车道沥青摊铺,人行道砖铺装及路灯安装已基本完成……走进蕉岭广州小镇安居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忙碌景象,一座具有客家韵味的现代化小镇即将落成。
作为广州援建小镇安居工程之一,蕉岭广州小镇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什么时候能够竣工?”“可以容纳多少住户?”调研组特地来到蕉岭广州小镇安居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考察并听取广州、深圳援建小镇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及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
今年5月,蕉岭县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是梅州唯一入选的县域。当前,该县正依托新型城镇化,提升县城承载服务能力和空间环境品质,力争通过10年努力,县城规划范围由25平方公里扩至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0万人增至16万人,城镇化率由57%提至83%。同时,以广州小镇为突破口推动农村居住与生产分离,打造蕉岭版丽江,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群众装修外立面的资金哪里来?”“设计方案哪里出?”在平远县石正镇,调研组边走边看,现场考察并听取石正镇典型镇建设及平远整县全域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情况。
“我们实行‘以奖代补’,给予每栋房屋最高3万元改造奖补、资金困难农户3万元贷款贴息,累计奖补9791户。”“设计方案也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镇村干部踊跃回应。
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既要塑新貌,更要惠民生。今年以来,平远县实行党建带动、示范推动、奖补撬动、协同联动、项目拉动“五动”工作法,全力抓好粤闽赣省际边界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为广大群众营造更高品质、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自己装要一大笔钱,没想到政府有奖补。”得知可以获得3万元封顶的奖补资金,石正镇坪湖村村民王连发开始有胆量装修自家房屋。
镇村不仅“管”出新风貌,而且“美”出高颜值。借力中铁广投助力项目,石正镇全力推进重点区域建筑风貌提升、先锋河一河两岸建设、石正湾人文环境打造提升等17个项目。“努力让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整体提质提标。”石正镇党委副书记刘俊滔表示。
从蕉岭广州小镇到平远石正镇,梅州依靠群众实施“百千万工程”,成果也惠及人民群众。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新增就业2.13万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设,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3万个;创建“无信访村(社区)”1892个,占全部村(社区)83.5%;全市典型镇、典型村完成农房风貌提升1.37万栋、完成铁皮瓦整治4214栋……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既彰显梅州在落实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又是梅州多措并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的生动实践。
抓改革 盘活资源释放发展活力
“以前,由于农业收益不高、就业机会增多、城镇化进程推动等,愿意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撂荒地或低效用地越来越多。种粮没法形成规模效应,没有迈向标准化、工业化,反过来又影响农民收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近年来,蕉岭县全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建立腾挪存量地、盘活闲置地、集聚宅基地、入市集建地“四地”模式;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入股分红模式,以调田、汇田、增田、聚田一体推进农用地整理。
从高铁站出来,调研组一行乘车直奔位于蕉岭县的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铺镇同福示范点,实地查看当地“小田变大田”成效:新铺镇耕地集约流转率年底前可实现100%,通过导入产业“粮菜轮作”,建设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近500万元。此外,蕉岭整县大土整不仅盘活存量资源,还为蕉华园区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有效腾挪产业发展空间。
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关键抓手,土地集成式改革有效推动城乡各类空间合理分区、连片集聚。截至目前,蕉岭县已完成集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耕地3.48万亩,流转率39%,超额完成今年市下达的任务目标。从全市层面来看,梅州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连片100亩以上或单一经营主体1000亩以上耕地集中流转32万亩,新增耕地1.75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蹄疾步稳。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梅州市县两级聚焦改革创新,在拓展产业空间、释放发展活力上攻坚突破。走进梅县区对坑村山坡上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全控工业温室内分布着600多个传感器,实时收集番茄、小青瓜、水稻等作物生长、内外部环境等数据,随时监测温光水气肥等作物生长全要素;农业“云端大脑”G-Lab系统平台,实现智能补光、加热降温、二氧化碳浓度、水肥补给等精准智能调控,保证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今年6月,由珠海华发集团投资4.6亿元建设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投产运营。作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工厂”,该基地推动土地利用率由16%提升至73%;相较大地种植模式,产量提高10倍至20倍不等。“没想到这里以前是荒山,也没想到不具备发展种植业的山地现在成为‘花果山’。”一名来自潮州的调研组成员看到利用“云端大脑”种出一日三餐后,连用“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点赞这一农业项目。
实地考察结束后,各调研组代表分别就所调研地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进展成效进行简要点评。就梅州而言,以典型县镇村建设为牵引,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文旅融合等改革试点为抓手,梅州有力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但还存在提升空间。譬如,县域经济总量有待进一步做大,新兴产业支撑尚未形成气候,交通基础设施仍需加力,镇村风貌提升建设还需加强。
改革“破冰”带动发展突围,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接下来,梅州将继续推进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改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等。同时,谋划实施市县国资国企联动发展、数据资源开发转化利用等一批重点领域改革,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预期目标。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zgxc/gddt/content/post_220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广州花都:全域党建,蔚然成“锋”
- 下一篇: 中山:党建赋能激活乡村“聚宝盆”